西藏變了,還是我們變了?——從八角街到「網紅」景點的變遷
DATE - 2025.02.11
文 / 格桑卓瑪
走過 25 年西藏旅程,我親眼見證這片土地的變遷。從曾經的寧靜神秘,到如今的網紅打卡熱潮,旅拍經濟興起,標誌性立碑遍布各大景點。變化總是不經意間滲透,而當熟悉的西藏變得「陌生」,內心不免百感交集。
八角街:從信仰轉經到旅拍聖地
曾幾何時,八角街 是藏民虔誠轉經的地方。清晨,老人們披著氆氌氈,手握轉經筒,嘴裡呢喃著六字真言,緩慢而堅定地圍繞大昭寺行走。那時的八角街,彷彿是一條通往心靈的朝聖之路,靜謐而莊嚴。
如今的八角街依舊熱鬧,但氛圍已經不同。信徒還在,卻與攝影師、網美旅人交錯——有人穿上藏裝擺拍,有人精心構圖,每一張「氛圍感」照片,都試圖捕捉西藏的神秘與詩意。只是,當旅程的焦點轉向「拍出一張完美的照片」,我們是否還記得,來這裡的初心?

打卡熱潮與「標誌性」立碑的崛起
過去的西藏,許多地方的美是原始而低調的,只有真正走過、靜靜感受,才能體會那份震撼。如今,不論是 聖湖、雪山、高原垭口,幾乎都豎起醒目的「網紅立碑」——紅字大字體宣告:「這裡值得打卡!」
從 瑪旁雍錯 的「神湖」石碑,到 珠穆朗瑪峰 的「世界之巔」標識,甚至連阿里高原的無名山口,也開始出現「此處海拔 XXXX 米」的地標。這些設置讓遊客更容易識別景點,也讓西藏更具標誌性,但當「打卡」成為唯一目的,當停留的時間只夠拍照發朋友圈,旅行的意義,是否還剩多少?

西藏真的變了嗎?還是我們變了?
其實,西藏的風景依然壯麗,藏文化依然厚重,那些千年不變的雪山湖泊,依然守候在原地。變化的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,變化的是旅行方式的演變。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,旅行不再只是個人的心靈對話,而更像是一場社交媒體的表演。我們在意的是「打卡」,而不是「感受」,我們習慣了「設計好的美景」,卻忘了真正去體會風景與文化的內涵。

變化無可避免,但記得保留一點純粹
西藏變了嗎?是的,變了,而且變得飛快。從信仰的聖地,逐漸成為一個視覺化的文化符號,這或許是時代的必然。但即便如此,我們仍然可以選擇 以怎樣的方式與這片土地相遇。
或許,來西藏的方式可以不只是一場「網紅式」的拍攝之旅。試著 靜靜坐在八廓街的角落,觀察那些依舊每日轉經的老人;在湖邊,除了擺好姿勢拍照,也許可以真正感受 高原的風、雲朵流動的輕盈、藏地特有的寧靜。
作為一個在西藏走過無數次旅程的人,我仍然相信這片土地的魅力不會因為旅拍文化而消失。我仍然願意帶領旅人,尋找那些沒有標誌的秘境,走進藏地最真實的角落,感受西藏的呼吸與脈動。這裡的變化或許是不可逆的,但只要我們願意用心去感受,而不只是拍照,那麼西藏,依然會是那片讓人靜心、讓人敬畏的淨土。

旅拍,究竟是美好回憶,還是高原折磨?
近年來,「旅拍」幾乎成為西藏旅行的標配,許多旅人希望在這片壯麗天地中,留下一張有故事感的照片。我曾親自考察體驗,成品確實驚艷,但拍攝過程卻遠比想像中更具挑戰。高原環境、長時間等待、擺拍體力消耗,都讓旅拍成為一場考驗。
尤其在旅程中,若部份貴賓不熱衷拍攝,安排起來更是困難。拍攝需要時間與耐心,而不愛拍的人,則可能感到折磨。因此,如何在旅程中,讓兩種需求都能被滿足?這絕對是個挑戰。

今年168也將在四月的桃花節,率先安排「西藏旅拍體驗」嘗試!
希望能讓旅拍愛好者圓夢,也讓喜歡純粹旅行的貴賓,有足夠的時間沉浸在風景與文化之中。若反應良好,未來將繼續安排;若不佳,則回歸純粹旅行的初心。
每個人心中,都有一個理想的西藏。有人想留下最美的畫面,有人渴望最深的觸動。但無論如何,當我們踏上這片土地,請記得,這裡不只是影像裡的風景,而是一片真正能撼動靈魂的聖境。